我院教师参加外研社“形成性评估”高级研修班
发布时间: 2010-06-28 浏览次数: 444

2010年6月19至20日,我院教师饶静参加了由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组织的高等学校外语学科中青年学术骨干高级研修班,研修主题为“形成性评估:理论、科研与实践”。110多位来自全国近70所高校的外语学科中青年学术骨干教师参加了在外研社国际会议中心举办的本期研修班。作为外研社“高等学校外语学科中青年学术骨干高级研修班”系列课程的第二期,“形成性评估:理论、科研与实践”高级研修班秉承该系列课程“主题鲜明、内容紧凑、讲练结合”的特点,探讨形成性评估的理论基础、教学实践和科学研究。

理论、实践和科研的系统讲授 
  本期研修班的主讲专家是来自北京外国语大学中国外语教育研究中心的文秋芳教授和新西兰惠灵顿维多利亚大学的顾永琦博士。顾永琦博士首先讲解了形成性评估的定义、特征及其能够促进学生学习的原因,并介绍了影响形成性评估有效实施的因素;同时,结合中国的教育背景,提出要推行素质教育,实施形成性评估是最佳选择,因为它关注每个学生的学习过程,有助于发掘他们的学习潜能。随后,顾老师介绍了形成性评估实施的原则和工具,并以课本中的一个单元为例,探讨如何在阅读和写作教学中融入形成性评估。文秋芳教授则结合具体的形成性评估实施案例,探讨了什么样的教学活动可以算作形成性评估,以及怎样使用形成性评估改进已有的教学活动。最后,两位专家综述了国内外关于形成性评估的主要研究问题和结论,并分享了典型的研究案例。两天的课程紧凑而系统,使学员在理论、实践与科研方面均得到提升。

理念、方法和态度的全面启迪 
  本期研修班的授课形式也让学员真切地体会到了形成性评估理念的要义。两位主讲专家在授课过程中一直非常关注学员的接受情况,并在此基础上及时调整授课的进度与方法。他们不仅细心观察学员的表情神态、倾听学员的课堂发言和讨论,更是认真阅读学员日志,在第一时间掌握学员的思想动态,并充分运用有限的课堂时间对有代表性的问题给予反馈。在课间休息的时间里,他们也一刻不停地答疑解惑,与众多学员进行积极的沟通交流。专家的现身说法让学员们更充分地体会到,形成性评估背后蕴含的是一种对学生需求、发展状态、学习态度、学习动机等因素的全方位的关注;教师发自内心的责任感、使命感以及对每一位学生的关心和尊重才是成功开展形成性评估的关键。

在短短两天的时间里,学员们不仅充实了理论储备,锻炼了实践技能,更是从两位主讲人身上感受到了教育工作者所拥有的高度的敬业精神。两位专家的发言引发了许多学员的深刻反思:在强调“以学生为中心”教学的今天,教师并不应轻易放弃自身在课堂上的主导地位,让流于形式的学生演示、小组讨论占据宝贵的课堂时间;相反,应该将教师的主导作用发挥到极致——课堂上的时间要用在刀刃上,课堂的每一个环节都应该是教师精心策划的,能够让每一名学生都有所收获。文教授特别强调,把学生利益放在第一位才是真正的“以学生为中心”。专家们精辟中肯的发言不仅使学员在教学方法上有所收获,而且在教书育人的基本态度方面获得了启迪。

点击进入下载:形成性评估:理论、科研与实践”高级研修班资源

附:饶静老师的研修总结:

为期两天的研修班采取讲座讲授和小组讨论的形式,将整个培训巧妙地安排成一个形成性评估(FA)的课堂教学。主讲专家是来自北京外国语大学中国外语教育研究中心的文秋芳教授和新西兰惠灵顿维多利亚大学的顾永琦博士。顾博士从以下几个方面介绍了FA的相关理论:

首先是FA的定义。近几年国内外专家对FA没有一个明确的、统一的解释。有的认为FA是一种评估(Sadler, 1998), 有的认为是用学习过程的证据来调整教师的教学以便更好地满足学习需要(William, 2006b)。最新的解释是Black & William在2009年提出的,“这样的课堂操作是形成性的:学生的成果被教师、学生、同学列举、解释和使用来决定下一步的指导,这样的决定可能比缺乏证据所作出的决定要更好或依据更充足。”

由此定义,FA的特征应包括:确定目标、教法、列举学习证据、形成性反馈、学生或教师的参与及反思。总之,FA不是评估的一种类型,而是一种评估的目的或作用。所有类型的评估都可以用做形成性的目的或是达到形成性的作用。据研究,FA能更好地帮助低水平学习者;如果很好地执行,FA能够加倍有效地提高学生学习的速度。

其次是FA能够促进学生学习的原因。这主要在于它能够给学习者提供有效的反馈。其他方面还包括学生能够积极参与自己的学习,教师能根据评估结果调整教学,能够认识到评估对于学生的动机和自尊有深刻的影响,以及确保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进行反思以及理解如何去提高。

然后是影响形成性评估有效实施的因素。有效的FA必须满足三个条件:懂得关于标准的知识 (知道什么是好表现);将这些标准(想达到的表现水平)和学生自己现有的表现水平进行比较;采取行动减小现有表现和想达到表现之前的差距(Sadler, 1989)。然而,如果教师倾向于评估学生作业的数量和展示而不是学习的质量,更注重降低学生的自尊的记录和评分而不是为进步提供建议,并且将重点放在学生之间的比较上,这会打击较不成功的学习者的士气。

同时,顾博士结合中国的教育背景,提出要推行素质教育,实施FA是最佳选择,因为它关注每个学生的学习过程,有助于发掘他们的学习潜能。随后,顾博士介绍了FA实施的原则和工具;文教授则结合具体的形成性评估实施案例,探讨了可以算作形成性评估的教学活动,以及怎样使用FA改进已有的教学活动。

为了提高教师们在课堂的实际操作能力,能将理论联系于实际,二位专家以课本中的一个单元为例,让教师分组合作,探讨如何在阅读和写作教学中融入形成性评估。各组教师积极思考,争相发言,将研修推向高潮。最后,两位专家综述了国内外关于形成性评估的主要研究问题和结论,并分享了典型的研究案例。

通过两天的研修,本人清楚了FA的相关理论,也锻炼了实践技能,更充分地体会到,FA背后蕴含的是一种对学生需求、发展状态、学习态度、学习动机等因素的全方位的关注;教师发自内心的责任感、使命感以及对每一位学生的关心和尊重才是成功开展FA的关键。

References

[1] Sadler, D.R.(1989). Formative assessment and the design of instructional systems. Instructional Science, 18, 119-144. 

[2] Sadler, D.R.(1998). Formative assessment: revisiting the territory. Assessment in Education, 5(1),77-84. 

[3] Wiliam, D. (2006b). Contentthenprocess:Teacher learning communities in the service of formative Assessment. In D.Reeves(Ed.), Ahead of the curve: The power of assessment to transform teaching and learning (pp.182-204). Bloomington, IN: Solution Tree.

[4] Black, P. and Wiliam, D. (2009): Developing the theory of formative assessment . Educ Asse Eval Acc 21:5-31

 

研修班会场

 

主讲专家顾永琦教授

 

主讲专家文秋芳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