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语学院召开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大讨论研讨交流大会
发布时间: 2010-04-24 浏览次数: 632

2010年4月21日下午两点,根据学校相关精神要求以及南中医大外语教字(2010)4号文的实施方案,外国语学院组织召开了全院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大讨论专题大会,由各教研室交流在上周进行的学习和研讨的心得体会。会议由王银泉院长主持,王为群书记和姚欣院长出席会议并做重要发言。

会上各系、室主任就前一阶段进行的教研室学习讨论情况进行了交流发言。英语系基础教研室万静然主任在代表本系发言时介绍说,英语系主要从专业建设和专业学生培养方面做了研讨。其中马冀明老师从改变专业特色这一角度,提出英语专业并不一定要墨守中医特色,而是要以就业市场为导向,转变思维,开拓新专业特色,如商务英语,以便提升学生的就业竞争能力。英语系的其他研讨内容还包括英语专业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和创新人才培养等,如万静然老师谈了如何实现“创新型”和“实践型”教学模式,徐海女、项名健和史云松老师就专业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给出建议,周敏老师对教师在自主学习过程中所起的作用谈了自己的想法,张淼和钱敏娟老师结合其阅读《北大批判》的感受,谈了对创新人才培养的看法。

大学英语第一教研室戴菲主任总结了本教研室的会议讨论。大外一教研室通过对大学英语教育目的和教育改革等的研讨,批判了现今英语教育制度重“量”不重“质”的弊端。戴菲老师还结合前一阶段的全校研究生口语面试反思了当今大学英语教学课程的许多失败之处,尤其强调为当今的应试教育已严重偏离了外语学习的目的。该教研室其他老师也分别从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教材建设改革等方面提出了自己的见解。都鸣晖老师提出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成败关键是教师教育观念的转变。邓海静等老师从教材建设改革提出了看法,指出现今外语教材和生活现实脱轨,教材内容陈旧,更新外语教材内容让其跟上时代步伐也是势在必行。

大学英语第二教研室通过积极热烈讨论,对转变教师学生思想观念、课程设置、高校人才培养和加强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等方面提出了各自看法。曹蓓蓓老师认为,在大学阶段要加强对学生思想品德的教育及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因为育人是第一重要的。胡榕老师结合自身教学,指出“缺乏激情、缺乏互动、缺乏创新”是目前教学中比较明显的薄弱环节,所以改变要先从教师做起。冯新华老师从教育家蔡元培的教育理念中获得启示,以学生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统一并举为目标,对现行课程设置提出了建议。朱清老师从高校合并和精英教育两方面指出了高等教育弊端。罗海燕老师则谈了教师行为对学生教育的潜移默化作用。

大学英语第三教研室易兵老师总结本室学习情况,着重从办学理念和教育观念两大转变尽心了探讨。关于转变办学理念,易老师认为首先应该改变高校行政化趋势和现象,尤其是领导必须从思想上开始转变管理观念。关于教育观念的转变,易老师认为,中国的各类层次的教育都只关注知识教育而非通识教育。易老师还用一个生动形象的比喻一针见血地指出了中国应试教育的危害性,同时还引用了熊丙奇教授的论述谈论了如何改革教育制度。

大学英语第四教研室许妍主任的发言总结了本室几位老师的研讨和学习感受。缪桂华老师通过研读哈佛大学前校长德雷克·博克的《回归大学教育之道》,提出了我国本科教育培养目标的规定较之博克提出的教育目标,缺乏适应目前本科生的实际需要,这个矛盾值得我们去认真思考。许妍老师在阅读了《北大批判—中国高等教育有病》书中的一篇题为“讨论班:大学的教学与文化”短文后指出,现行的应试教育严重与生活现实严重脱钩,导致学生四年本科学习下来却无法适应社会。王天星、张晓雯和朱石花老师结合自身教学经验对自主学习能力培养提出了自己的见解。王青羽老师通过阅读法国埃德加富尔所著《学会生存》一书,指出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不是一蹴而就的,重在培养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朱石花老师就中国外语教育反思时认为,归根结底,外语只是一种工具,而且并非是人人都必须使用的工具,学习外语是为了更好的利用外语为社会生产,社会经济活动服务,因此调整外语教育的思路,改革现行外语教育的方法刻不容缓,势在必行! 

最后,姚欣院长和王为群书记分别作了简短总结,高度肯定各系室结合学校和学院的任务安排和工作进程做进行的研讨活动所取得的收获,同时希望各系室再接再厉,按照学院文件要求继续认真组织落实好后续的集体学习与研讨。会后参会老师都表示深受感染和教育,澄清了过去对一些问题的模糊认识,大家普遍感到这次教育思想观念大讨论活动抓得及时有效,有助于大家真正认识到我国高等教育存在的弊端以及进行改革的必要性和迫切性。

 

外国语学院

             2010年4月24日

 

老师们认真听取汇报

 

会议由王院长主持,姚院长、王书记出席并作重要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