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端解码·竞赛赋能”中医药拔尖人才学术英语能力培养实践
发布时间: 2025-09-12 浏览次数: 15

云端解码·竞赛赋能中医药拔尖人才学术英语能力培养实践

一、     背景与目标

随着全球健康治理体系变革和”一带一路”倡议深入推进,中医药作为中华文明的瑰宝和国际医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正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2022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十四五中医药发展规划》,明确提出“加快中医药开放发展,推动中医药文化海外传播的战略部署,要求培养一批精通中医药专业知识、具备国际学术对话能力的复合型人才。南京中医药大学作为教育部首批“双一流建设高校,明确提出“构建中医药国际话语体系,打造全球中医药教育高地的建设目标,将“培养具有全球胜任力的中医药拔尖创新人才纳入学校“十四五发展规划核心任务。

    然而,当前中医药教育体系在人才培养方面仍面临显著挑战:一方面,传统英语教学模式长期存在“重通用轻学术”“重语言轻思维”的结构性矛盾,导致学生难以适应国际学术交流中对中医药理论精准阐释的需求;另一方面,中医药拔尖创新人才在跨文化沟通、科研创新与身份认同方面存在明显短板,制约了中医药全球传播效能。这种矛盾折射出当前中医药教育亟需突破传统教学范式,构建适应国际化需求的新型人才培养体系。

    在此背景下,本项目以“学术英语能力提升、科学思维培养和学术新秀身份认同塑造”为核心目标,依托中国大学慕课平台与全国性学术竞赛,探索中医药拔尖创新人才国际化培养新路径。通过精准定位人才培养目标、重构课程体系、创新教学方法与搭建实践平台,构建“课程筑基—竞赛赋能—实践深化”的三维联动模式,旨在实现以下目标:

1.  能力维度:突破学术英语教学的学科局限性,构建融合专业术语解读、学术逻辑重构、跨文化语境适应的立体化能力矩阵;

2.  实践维度:以科研竞赛为杠杆,撬动学生从知识消费者向学术生产者转型,实现学术成果从课堂演练到国际学术平台的跨越式成长;

3.  价值维度:唤醒学生对中医药文化国际传播的历史责任感和主体意识,塑造兼具专业自信与国际胸怀的新时代学术新秀。

二、     实施过程

(一)《学术英语听力》慕课筑基

《学术英语听力》课程于2022年成功上线中国大学慕课网站(附件1),以“提升学术场景英语应用能力”为核心目标,围绕国际通用学术资源(如讲座、论文、国际会议实录)展开教学设计,课程内容覆盖“听力技巧解析—学术场景应用—综合能力提升”全链条。课程共设16个单元,总计约210分钟,包含以下核心模块:

1.基础技能模块

听力入门训练:通过《Course briefing》单元的课程导学视频,明确学习目标与资源使用方法;结合《Note-taking 8 awesome tips》单元,系统教授速记符号、逻辑分层等技巧,辅以TED演讲《The Science of Climate Change》等素材进行实操演练。

讲座结构解析:在《Introductions to lectures》单元中,解析学术讲座的引言、主体、结论三段式框架,指导学生通过关键词抓取快速定位主题;《Identifying key ideas》单元则通过Nature期刊论文摘要精听,训练学生区分核心论点与辅助例证的能力。

2.学术场景深化模块

语言特征强化:《Using symbols and abbreviations》《Noting numbers and statistics》等单元聚焦学术听力中的细节捕捉,例如通过模拟国际会议实录,训练学生记录科学记数法、百分比等数据的准确性;《Defining a term》单元结合学术论文中的术语定义片段,解析上下文推断词义的策略。

逻辑关系梳理:《Comparing and contrasting》《Describing a process》等单元通过案例分析(如学术辩论音频、实验流程描述),帮助学生识别因果、对比、步骤等逻辑信号词,构建信息关联网络。

3.高阶能力拓展模块

批判性思维训练:《Classifying subtopics》《Making a generalization》等单元引入政策报告、学术争鸣等复杂材料,要求学生分组讨论并提炼论证框架,例如设置《国际会议模拟》专题,学生需分组完成“学术海报展示+问答互动全流程任务,教师通过语音识别技术实时反馈发音与逻辑问题,强化输出能力。

    《学术英语听力》慕课是我校中医药拔尖创新人才大学英语课程辅修课程,历经四轮迭代升级,其灵活性与实用性显著:学生可依托移动端平台进行碎片化学习,例如利用空闲时间完成15分钟的演讲精听训练,或通过课程社群参与学术词汇接龙等互动活动。数据显示,2022-2025年间,课程长学制学生选修率从12%增长至67%,完课率从48%提升至89%76%的学生反馈该课程显著提升了其阅读英文文献与参加国际学术活动的信心。

(二)“全国大学生5分钟科研英语演讲大赛”驱动

在我校中医药拔尖创新人才学术英语能力提升的基础上,以“全国大学生5分钟科研英语演讲大赛”为核心平台,构建“课程训练→竞赛实践→成果反哺”闭环机制。近三年来累计吸引130余之团队,400余人次参与,2025年参赛规模同比增长10%。竞赛要求学生围绕中医药前沿领域完成“研究现状→方法→成果→意义”全流程英文汇报,模拟国际学术场景。

备赛培训有机嵌入于中医药拔尖人才学术英语课堂内外,注重学术能力的系统性渗透。例如,在文献研读环节,学生需使用EndNote构建个人数据库,并通过CiteSpace完成近五年中医药SCI论文的关键词共现网络分析,精准锁定研究热点。某团队通过文献计量发现针灸调节肠道菌群研究呈爆发趋势,据此设计实验方案并完成英文摘要撰写。批判性思维训练则以学术辩论工作坊为核心,围绕中医药临床试验是否应采用双盲设计等争议议题展开辩论。例如,反方团队通过分析传统医学个体化诊疗特性,提出盲法可能削弱中医整体观优势的批判性观点,展现对专业知识的深刻理解。演讲结构方面,系统教授“钻石法则”(现象→问题→方案→创新点→价值)框架,要求学生完成20余份演讲提纲。

竞赛实践环节采用沉浸式国际学术场景模拟。赛前准备阶段,组织学生观看历年大赛获奖视频,撰写观后感与改进方案,从语言表达、幻灯片设计到问答策略进行多维度分析。赛中执行采用“模拟国际学术会议”形式,设置10分钟提问环节,由任课老师,学科专家组成评审团,考验学生临场应变能力。例如,某团队在答辩中遭遇针灸疗效机制是否可被现代科学完全解释的尖锐提问,通过引用《Nature》子刊最新研究成果从容应对,展现扎实的专业功底。赛后复盘通过演讲录像回放+同伴互评+专家点评三维反馈机制,指导学生优化语言表达(如减少冗余短语“you know”使用频率)、提升视觉化表达能力(如动态图表与数据故事的融合设计)。

(三)实践深化

项目通过学术活动实践与中医药文化国传播两大路径,系统提升学生的科研创新能力与国际传播能力。

学术实践活动聚焦科研能力孵化与国际学术交流。在科研项目孵化方面,团队与药学院教师团队合作,指导学生掌握国际期刊投稿规范。中医八年制22级学生花婉婷、刘灿等团队在教师指导下完成校级创新训练项目《中医与非中医院校大学生养生情况对比调查与研究》,通过问卷设计、数据建模等实践,初步形成科研思维。成果转化成效显著,如中医九年制20级学生王阅微在国际期刊European Journal of Medicinal Chemistry发表高水平论文,探索天然产物抗病毒机制;中药学拔尖人才殷慧婷在Phytomedicine发表关于黄连素调控结肠炎机制的研究,体现项目对科研产出的支撑作用。

中医药文化国际传播实践以赛事参与与课程融合为核心抓手。在“理解当代中国”全国大学生外语能力大赛中,指导中医九年制陈芷若团队创作英语短视频《云山本草道》,生动诠释“守正创新”的中医药发展理念,从全省数百作品中脱颖而出,荣获江苏省赛区英语组二等奖(附件2),成为中医药文化对外传播的典范案例。

三、     成果与成效

(一)  育人成效显著

在科研与国际发表方面,多数拔尖学生深度参与前沿中医药研究项目,其中2人已在国际学术期刊发表高水平英语论文(附件3)。在项目课程组教师组织下,所有学生组队开展小型项目研究,近三年共有130个团队参与中国大学生五分钟科研英语演讲大赛的视频学术汇报,斩获全国特等奖4项、全国一等奖1项、全国二等奖26项、全国三等奖31项(附件4)。

在国际交流方面,学生积极参与各类国际访学活动(附件5)。1名学生获江苏高校学生境外学习政府奖学金项目资助参加暑期境外研学活动;1名学生参与2023国际矿业、能源与环境高等教育联盟暨江苏-英国高水平大学联盟暑期学校;另有12名学生参加暑期牛津展望计划国际交流访学项目,展现中医药人才的国际视野。

(二)  课程建设成效显著

学术英语课程资源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针对当前学术英语教学资源匮乏的现状,开设中国大学慕课在线课程《学术英语听力》,开设三年来选课学生突破500人,覆盖全国十余所搞笑,学生群体涵盖文、理、工、医等多学科。

教学科研深度融合成果丰硕。团队完成或在研9项教学改革课题(附件6),重点探索学术英语听说和写作教学方法改革,持续推进学术英语(医学)课程建设。发表教学研究论文8篇(附件7),聚焦中医药文化传播、课程思政等主题,如《中医药国际慕课建设现状与发展策略探讨》《大学学术英语课程教学改革探索》等研究成果为同行提供重要参考。

(三)  教学成果经验辐射广泛

通过参与新医科英语虚拟教研中心和中国文化国际传播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虚拟教研室等全国性教研平台,项目成果实现跨区域辐射。团队在首届中医药翻译与国际传播学术研讨会上作《中医药国际慕课建设现状与发展策略探讨》专题报告,并在校内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研讨会上分享“大学学术英语课程教学改革探索”实践经验,推动改革模式在多所院校推广应用。

四、     下一步加强和改进计划

(一)  《学术英语听力》课程建设升级

持续深化课程内涵建设,依托中国大学MOOC平台,引入AI智能辅助教学系统,构建资源动态更新技术精准赋能评价实时反馈三维升级路径。资源拓展方面,计划新增国际知名期刊的音频论文摘要,强化专业语境听力输入;同步添加中医理论学术对话解析,解决学术交流中的术语理解障碍。

(二)  学术能力竞赛培养体系强化

凝练参赛经验,系统梳理近三年获奖项目的培养路径,形成书面指导心得,重点提炼三大核心策略:选题孵化,视觉叙事,演讲策略;打造金牌辅导教师团队,实施老带新计划,培养青年竞赛指导教师;扩大比赛范围,计划在条件成熟的情况下面向全校吸引非长学制学生参赛,扩大项目和比赛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