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进一步加强教风建设的实施意见
发布时间: 2025-10-10 浏览次数: 10

关于进一步加强教风建设的实施意见

 

为深入贯彻党的教育工作方针和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进一步强化教师教书育人职责,培育优良教风学风,促进人才培养质量全面提升,特制定本实施意见。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坚持五育并举”“三全育人,采用校内外多方联动、多措并举的工作方式,引导教师潜心教书育人、从严治教,通过营造优良教风,增强全体教师教书育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助力学风建设,提高课程教学质量,提升本科人才培养成效。

二、建设目标

弘扬教育家精神,强化师德教育,力行师德规范,建立激励和约束机制,引导广大教师牢固树立爱国守法、爱岗敬业、关爱学生、为人师表的职业理念,强化教师教学责任意识,提升教师教学能力、教学水平、教学积极性,营造尊师重教的浓厚氛围,努力造就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的高水平师资队伍。

三、主要措施

(一)落实教师教书育人职责,强化师德师风教育

1.进行师德师风常态管理。各学院、教学单位要高度重视将师德师风教育融入教学管理全过程,建立健全教育、宣传、考核、监督与奖惩相结合的师德师风建设工作机制,实现师德师风管理常态化。

2.开展师德师风专项活动。根据具体实际,各学院、教学单位要有针对性地组织开展师德教育专题活动,引领教师爱岗敬业、无私奉献,不断提升道德情操,争做党和人民满意的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四有好老师。

3.强化教师教书育人职责。教师要秉承自信敬业的校训,弘扬团结奋进,继承创新的校风,认真履行岗位职责,严谨治学,精心施教,加强教育教学理论学习和专业知识学习,增强教书育人的自觉性和责任感,努力提高教学能力和水平。

(二)加强教师专业素养,提升课堂教学质量

1.做好隐性教学管理。教师要上好每一堂课,做到三个一:确保每堂课至少有一次课程思政有机融入、一次师生互动、一次讲台下巡讲,通过加强管理,增强课堂教学的吸引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严守课堂教学底线。教师不得发表损害党中央权威、违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言论,不得讲授与课程教学无关的内容;要严格遵守教学纪律,不得随意调课、停课或代课;要严格执行教学大纲,不随意变更教学进度,不得随意删减教学内容或降低教学要求。

3.有效组织课堂教学。教师要切实加强课堂教学的纪律管理,严格要求学生,严肃课堂管理,敢于管教学生,切实做到管理严、课堂活、学生忙、教学热,通过有效组织课堂教学,树立优良的教风,从而促进良好学风的形成,全面提升课堂教学质量。

4.加强教育教学理论学习。广大教师应注重教育教学理念更新,加强理论学习,更新教学内容,积极开展研究性教学,推进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改革,推动数字化赋能课程教学改革重视教师培训及自身教学能力提升,积极参与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三)推进教风建设工程,完善质量保障体系

1.建立教风管理机制。成立校、院两级教风建设工作领导小组,推进宣传、人事、教务、高评、学工、学院(或教学单位)等部门协同联动,构建学校主导、二级学院(或教学单位)落实、多部门协调、校内与校外教学基地联动、协同推进、师生共建的教风管理机制。

2.推进教风建设工程。教风建设是一项长期、复杂的系统工程,要贯穿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体现在教书育人的全方位各环节。学校各部门要强化服务意识、细化服务举措;各学院要充分认识教风建设的主体地位,推进教风建设工作落地落实;全体教职员工要积极参与到教风建设中去形成齐抓共管、全员育人的良好局面。

3.加强教风建设督查。校、院两级领导及教学管理人员要深入教学一线,通过听课、召开座谈会、问卷调查等多种方式,掌握教风建设状况,发现问题,查找原因,并及时指导解决。学校将教风建设纳入学院(或教学单位)及教师个人年度相关考核指标中;学院制定教风相关检查与反馈评价制度,将教风督查工作常态化开展。

4.完善教学荣誉体系。构建促进教师投身教学、服务学生发展,教风导向明确的教学荣誉体系,完善激励机制,树立正面典型,充分调动全体教师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开展丰富多样的师德师风标兵评选、教学技能竞赛、教学研讨等活动,营造积极向上的教风。